7 月 18 日消息,在2025年RISC-V全球峰会上,英伟达硬件工程副总裁Frans Sijstermans宣布,公司正在将CUDA并行计算平台移植至RISC-V架构,以扩展其在高性能计算(HPC)和人工智能(AI)领域的应用范围。同时,英伟达透露其基于RISC-V架构的嵌入式MCU累计出货量已突破10亿颗。
1. CUDA移植RISC-V的关键进展
CUDA生态扩展:目前CUDA仅支持x86和Arm架构,而英伟达计划使其兼容RISC-V,涵盖CUDA Toolkit(编译器)、驱动程序(KMD/UMD)及900多个行业专用加速库。
技术挑战:需解决RISC-V的统一虚拟内存(UVM)管理、CPU-GPU数据一致性、调试接口优化等问题,以支持AI和高性能计算负载。
未来目标:英伟达希望RISC-V能成为其NVLink Fusion架构的一部分,替代传统CPU角色,构建更高效的异构计算系统。
2. 英伟达与RISC-V的长期合作
早期布局:2017年,英伟达与上海交通大学联合举办了北美以外首个RISC-V研讨会,并开始将RISC-V用于嵌入式MCU设计。
10亿颗MCU出货:目前英伟达的RISC-V MCU已广泛应用于各类设备,成为其“隐形冠军”产品。
3. RISC-V生态的机遇与挑战
软件适配:RISC-V国际基金会已支持75个以上主流软件包(如Linux、数据库、虚拟机),但仍需优化以匹配x86/Arm的成熟度。
市场影响:CUDA的移植可能加速RISC-V在AI服务器、数据中心、自动驾驶等领域的应用,挑战x86/Arm的垄断地位。
4. 未来展望
英伟达强调其“加速计算”战略保持架构中立,无论是x86、Arm还是RISC-V,均能获得同等支持。此次CUDA移植计划预计将推动RISC-V进入更广泛的高性能计算市场,但仍需行业协作以完善生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