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武汉太紫微光电科技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太紫微公司”)自主设计的T150 A光刻胶产品,经过严格的量产验证,成功通过了量产验证测试(MVT)。
光刻胶是半导体制造中的关键材料,其研发和生产过程复杂且严格。光刻胶是指经过紫外光、深紫外光、电子束、离子束、X射线等光照或辐射后,溶解度发生变化的耐蚀刻薄膜材料,主要应用于积体电路和分立器件的细微图形加工。
光刻工艺流程包括前处理、涂胶、软烘烤、对准曝光、PEB(Post Exposure Bake)、显影、硬烘烤和检验等八个环节。在这些环节中,光刻胶的性能直接影响到集成电路芯片的质量和性能。
光刻胶通常使用在紫外光波段或更小的波长(小于400纳米)进行曝光。根据使用的不同波长的曝光光源,如KrF(248nm),ArF(193nm)和EUV(13.5nm),相应的光刻胶组分也会有一定的变化。
据悉,T150 A光刻胶产品对标国际头部企业主流KrF光刻胶系列。相较于被业内称之为“妖胶”的国外同系列产品UV1610,T150 A在光刻工艺中表现出的极限分辨率达到120nm,且工艺宽容度更大,稳定性更高,坚膜后烘留膜率优秀,其对后道刻蚀工艺表现更为友好,通过验证发现T150 A中密集图形经过刻蚀,下层介质的侧壁垂直度表现优异。
援引业内人士称,T150 A对标UV1610产品,UV1610产品在市场上的使用情况和生产情况表明其是一种“很常用的胶”,门槛不算高,但由于常用所以需求量会比较大。从市场竞争情况来看,UV1610产品已经被多家国内厂商如北京科华和徐州博康等有能力生产,意味着实际留给其他厂商的市场空间并不多。
据上述人士称,目前北京科华直接代理了UV1610的原厂,主要为原厂提供代工,其他厂商“玩不了”。而徐州博康主打配方和生产“全国产”,有能力做UV1610,不过目前重心更多放在BARC(底部抗反射涂层)产品上。进一步指出,太紫微光称其产品已通过半导体工艺量产验证,并实现配方全自主设计,但最终成效还是要看市场与客户的反馈。据介绍,光刻胶产品在客户端验证周期通常需要2年。
据了解,我国半导体光刻胶的国产化率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,g/I线光刻胶国产化率约为20%;KrF光刻胶国产化率在30%-40%之间,但也有证据显示其国产化率不足5%;ArF光刻胶国产化率极低,不足1%。
尽管高端光刻胶的国产化率较低,但国内厂商正在加速研发和产业化进程。
文章来源:电子工程专辑讯
公司主页:www.szmjd.com